篇一: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一纸家书,两面相隔;纸短情长,见字如面。
——题记
薄薄家书一笺,承载着望而不见的思念与情意。傅雷寄给孩子家书上百卷,叙的是心念和关怀指导。书中既有苦口婆心的劝告,也有热情的鼓励,更有深入的交流讨论,《傅雷家书》可谓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书中有着最细腻的柔情,也有最壮烈的宣言。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交流,不管是对儿子在音乐上的指导,还是希望儿子交往时三思而后行,哪怕告诉他天冷要加衣,都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父亲虽不在身边,精神却一直陪伴着孩子。每当孩子无所依托之时,一封封家书送来的是父亲隐晦而深沉的支持。
《傅雷家书》中不仅有深沉的父爱,也有人生的启示。有一段家书中傅雷告诫儿子:“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人生正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仄平仄,一辈子殊不知遇到多少起起落落和多少挫折困境,我们茫然而无所适从的时候,仍然不气馁,不放弃自我救赎,相信再坚持一点就能上岸,就可以看到希望的曙光。
傅先生也对他的儿子说过:“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他总是以冷静的头脑,告诉儿子生命的哲理,寂寞是空虚的,但孤独是饱满的,他是在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中擦出火花,让你抓住灵感去创造。
父爱总是令人感动的,即使是特殊的方式,即使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它也如此迷人,透露出来自血脉中的亲切;同时它也是严厉且沉默的,不比母爱的炽热。父爱就像一块有温度的石头,永远保护,呵护着你,却又沉默寡言。
傅雷对儿子的脉脉深情,建立在艺术和道德的基础上,诚然万水千山也阻嚼不断。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他们同样谆谆教诲,含辛茹苦。我们更应体谅他们的苦心,秉承“不负年华”的信念,破除万难寻求自己的“人生艺术”。
篇二: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父子情深
父爱在这世间非常常见,读完《傅雷家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傅雷对傅聪的爱。
每隔十几天,傅雷都会给傅聪寄去一封家书,并且经常告诉傅聪要多写信,因为收到儿子的信,傅雷才能知道他是安全的。如果儿子过了很长时一段时间还没有写信,傅雷就会变得十分紧张,害怕儿子生病了。这充分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关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傅雷就是一位合格的老师。在写给儿子的信中,他时常给傅聪讲解西方文化,告诉儿子西方人的待客之道。他知道儿子有喜欢把手插在插进衣袋,只脱大衣不脱围巾的习惯,便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希望傅聪可以改掉这个习惯。傅雷这样做,为的是让儿子更好地生活下去。
傅雷不仅教傅聪如何弹钢琴,还教他如何生活。在傅聪弹钢琴的时候,他告诉儿子技巧的重要性,并且傅聪在钢琴上遇到难题的时候,傅聪总是耐心的讲解,帮助儿子走出困境。在傅聪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父亲鼓励他,告诉他如何克服困难;在他获得奖项后,父亲说要谦虚做人,下次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他遇到感情问题的时候,父亲告诉他不能被感情所困扰。
傅雷教给儿子的不仅是知识,而是做人的道理。他一次次地教育儿子,为的是让儿子更好的生活,这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厚的父爱。傅雷是一位合格的父亲。
傅雷还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家,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在他被划为“右派”的期间,几天几夜睡不了觉。但他为了不让傅聪担心自己,还是抽出时间写信,他不愿意加重儿子的负担,等到自己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才开口向儿子要钱和营养品。
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关心着儿子的生活和成长,多次劝导他要学会理财,体现出了浓浓的父爱。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即使被列为“右派”,受到排挤和屈辱,他仍然做好自己的工作,最后愤然离世。他关心的儿子也关心着国家,他是伟大的。
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厚的爱,这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
篇三: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虞微龄
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父亲包容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如同一座座桥梁,遥寄着相思情,及那浓浓的爱意。
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作为父亲,他教导儿子坚强面对困难,教导儿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他要求儿子注重礼仪,待人等细节。他希望傅聪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做到遵守先为人,再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再为钢琴家的人生信条。他希望傅聪能经得起磨练及困难的考验。诚然,严格教育的背后传达的是一片苦心,这一切,不都为了孩子吗?
这也是一部充满亲情的话语记录。含蓄又深情的爱,丝毫不逊色于《背影》里父亲的爱。作为父亲,他时刻关心着傅聪的日常生活,如同一位朋友,常常交流生活琐事;如同一位艺术上的知己,互相分享音乐技巧,艺术知识。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无话不谈,也与傅聪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但如今,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甚至还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想法。这种爱,太过于沉重。
可是又有哪一位父亲,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自我记事时起,父亲就总是严厉的教导我。虽然他只上过小学,不能辅导我的功课,但是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时刻叮嘱我不得怠慢学习。有一次,我考试发挥不尽如人意,他满脸怒火,呵斥我,诘问我为什么没考好。我内心有种说不出口的难受,低着头,不敢看他,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拂拭脸庞。许久,他叹了一声,语重心长地和我说着,说了很多,很多。可他也不是一直都很严厉,他总是尽己所能,满足我。我知道,傅雷与父亲的爱是一样多的,深沉、绵长且悠远。这份爱,将永驻在我心中。
即使相隔万里,那份浓浓的亲情,依然不减。再读《傅雷家书》,仍旧意味深长。
篇四: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陈浩然
拿起这本并不算重的书,可我又觉得沉甸甸的。它蕴含着的,是一位父亲在生活上对儿子的关爱,是一位朋友在和自己的对手切磋,更是一位严师对学生的教导。
静静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了傅雷在日常生活上对傅聪无微不至的关照。在信中,傅雷叮嘱傅聪,到别人家里仍然留着丝巾,或是把口袋插在衣服袋子里,这都是不符合西洋礼仪的习惯,他告诉傅聪应及时改正。在这之中,我也看到了我的父母在教导我的样子,在生活中,他们告诉我吃饭时不能敲筷子,不能抖腿等习惯,让我受益匪浅。
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了傅雷和傅聪在艺术方面的激烈探讨。在信中,傅雷和傅聪对贝多芬小提琴鸣奏曲的主要旋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两人展开了严重的冲突,导致了傅聪离家出走。后来,两人又在其他技术方面展开了谈论,傅雷曾喜悦的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这也让我想到了我的老师们,他们时常和我谈论我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会激励我,不让我放弃。
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了傅雷对傅聪在文化上的指导。傅聪孤身来到英国,远离故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日益生疏。对此,傅雷不仅用中文给儿子写信,告诉儿子用中文与他通信,还经常给孩子寄去诸多名著,名人字画,如《世说新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及自己翻译的名著等,培养儿子的艺术气息,阐述自己忠于祖国的思想。除此之外,我看到了傅雷对儿子在人生追求的指导,他告诉儿子要时刻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孤独。除此之外,傅雷还劝诫儿子不要放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要时刻保持着谦虚。在傅雷葬礼上,傅聪不远千里,从英国到中国,这就是两人精神的最好体现。
《傅雷家书》中表达的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关爱,还阐明了傅雷教给傅聪的许多做人道理。这不仅是傅聪的财富,也是我们新时代少年的财富。感谢《傅雷家书》,它让我深深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品读出人生哲理,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
篇五: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赖雨欣
“家书”一词源远流长。古有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近代有《傅雷家书》的句句箴言。但只要一想到“家书”两个字,心里总会泛起对亲人的温柔涟漪。
家,读起这个字眼,就好像能感受到温暖和庇护。父母是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父亲总是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和快乐。《傅雷家书》主要记录了傅雷与儿子傅聪的交流,不经意的笔墨却满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期望。
书信寄情。异国漂泊的生活里有一份来自家的温暖,浅浅的家书里蕴含着父亲的指导、关怀与鞭策,这些让傅聪得以茁壮成长。
书信言志。傅雷将自己的人生经验通过书信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儿子,希望儿子哪怕孤身在外也能做个要对祖国、对社会有益的中国人。从1954年到1966年,十多年间203封家书造就了傅聪信任祖国、热爱祖国的品格。
《傅雷家书》中,傅雷和傅聪的交流并不像传统中国父子那般沉默,他们的相处方式反而更像朋友,字里行间傅雷还表达了对以前教育儿子的方式的忏悔。家书谈及了如何教育孩子、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与成长的建议,还有大量关于美术、音乐、表现技巧和技艺修养的笔墨。借用楼适夷先生的评价:“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慢慢地阅读《傅雷家书》,从傅雷父子点点滴滴的相处中,我也看到了我父亲的影子。父亲不像母亲一样柔和,但他就像大山一样,给我巨大的庇护。读书时,每天晚上父亲都来接我回家。他说,早点回家,就能早点休息。后来母亲悄悄跟我说,父亲那段时间经常刷到晚上女孩受害的新闻,于是就开始每天接我回家。父亲的关心也许不会那么全面,但总能带给我最强的安全感。父爱无言,父爱无法用华丽的词藻来描述,但父爱常以他独有的沉静,诠释着父爱的深沉。
父爱如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如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如路,陪伴成长中的我。
篇六: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孙语柔
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心难欣欣向荣。
——题记
家,是一个能让我们心软下来的词语。杜甫曾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动乱的年代,家书在一个游子的心底涤起圈圈涟漪,说来丝丝温暖。家人的安好与否更比万金来的更沉,更重!
在《傅雷家书》中我所读到的傅雷,他身上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也有着艺术家的理想,更有着作为一位父亲的严苛。这一封封朴实的家书涉及了生活、人际交往、品德修养等方面。这些家书的温暖,也成了父子不能团聚的痛楚。傅聪自少年出国,中间只回来过一个月,最后一次回来竟是为含恨离去的父母准备葬礼。傅雷夫妇作为父母通过那漂洋过海的家书,只是想多知道一些他们儿子的生活细节,陪着他神游下国外的生活,可一切却是那么的奢望!为了理想,傅聪只顾往前走,忘记了多回回头……
浅尝家书,我尝到的是白水青菜下的平凡不俗。我记得傅雷曾说:“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那么我要说:“德之修,道之养,若是最美的花朵,那么傅雷的训训尊教就是开花的树。”使花开的盛,开得正,傅雷也是煞费苦心。作为儿子的良师益友他给予傅聪各种建议,告诉他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并没有什么水到渠成,更多的是“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除此之外还要多向他人讨教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作为儿子的朋友更作为父亲,他细心的考虑到儿子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劝解儿子,鼓励儿子。就是这种精神上的不断沟通,即使千山万水相隔,父子俩也有着一体的思想。傅雷作为一名教育的实践者,他用他的言行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才是朴实却不失风华的教育。
细品家书,我品到的是皿盖若揭时的“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傅雷用平平泉水细润出凛冽茶香,香味悠远,绵长至今。袅袅清香洋溢出无限的怜爱,这片爱意是那样的淳朴,又是那样的深沉……
《傅雷家书》镌刻出了一位寻常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完美的演绎了大海究竟是如何擎起太阳的。
篇七: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刘宇辉
以爱之名的爱,以爱之名的伤害,其实本质是什么呢?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书中包含了傅雷写给儿子的186封信,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儿子的关爱,我也拥有着一本《傅雷家书》,我认为它是一本充满情感的书,关于它是控制孩子还是教育孩子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它是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也许不再适用于现在了。
很早以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论主张是大多数人们眼中的“真理”,人们以严格的规矩来约束孩子,试图将孩子定型,就好像把未长大的西瓜放在一个狭小方形框架里,那么长大后的西瓜也会是方的,所以那时候我们总会发现“父与子”就是“敌人”,总有很多人以爱之名来教育孩子,美名其曰“我也是为了你好”“我还会害你吗”。是的,也许你们觉得这样严厉的教育方式不能掩盖你们的爱,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过度的约束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叛逆,不要再以爱之名来伤害了。
难道《傅雷家书》带给我们仅仅是对“控制”的思考吗?
其实在一次次的书信里他给予孩子的大多是建议和指导,并没有命令语气的话语,都是以朋友和老师的位置交流,或许是现代青年的叛逆使我们对父母的过度干涉而感到反感,所以使我们产生一种被控制的错觉。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时代,我们受着时代的渲染,充满自主的意识,就像习惯广阔天空的鸟儿又怎么会甘心在鸟笼里呢?也许我们也因此无法适应从前那种“被约束”的生活了。
当然,《傅雷家书》是经典之作,以前是,现在也是。诚然时代在变化,青少年在进步,我们应该顺着时代的变化,从《傅雷家书》中体会真正的父爱,从中思考真正的教育,而不是盲目的赞扬,也不是“一刀切”的批判所谓的“控制”,让时光去锻造好书,经典永流传。
《傅雷家书》值得我们所有人去细细品味,也许,午后阳光的热烈会蒸发一切不合时宜的“鳄鱼的眼泪”,留下真正的“爱”。
篇八: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张慧慧
随着信息化世界的发展,在这个网络时代,书信逐渐被人遗忘。可是在如今微信聊天、电话沟通的便捷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见得越来越密切,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与嫌隙。机械的文字冷冰冰的,却缺少了书信那份浓浓的书香气与执笔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当我读完《傅雷家书》时,心中不免荡起一层涟漪。每一封书信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他对子女的淳淳教导与深深关爱,怀揣一份感动,心系一丝景仰,读完静坐回忆,感触最深的就是傅雷对儿子那真挚充满期待的爱……
《傅雷家书》收藏了从1954年开始长达十余年共计两百余封的信件,字里行间渗透的是傅雷夫妻对儿子生活的关心,对儿子成长进步的欣慰,他告诫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纵;要有尊严,有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对待感情需谨慎不要过早投入。他认为傅聪应以事业为重,并给予了细致的解释与解决之法。阅读之后,我不禁被傅雷的精神深深感动,感动的是傅雷不仅在学术上的成绩令人信服,更难能可贵的是傅雷对子女那种细致入微的爱,这是一种将毕生心血全部寄托的根深蒂固的爱。
很多人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一种天性,但傅雷对儿子傅聪与傅敏的爱则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爱,这也源于傅雷对子女特有的教育和关爱方式,他始终把教育和艺术放在首位,简单的呵护和疼爱放在第二,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在儿子的成长途中,傅雷采取的更多的是严格的管教,有时甚至有点不近人情,这一点在少年傅聪的成长过程中尤为明显,显然这无法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特别是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教育的大势所趋,人们都把孩子捧在手掌,疼到心坎里,舍不得他们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但细细品味,傅雷的这种教育使得傅聪在音乐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赋与实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也为其成为高钢琴大师奠定了坚实而又有力的基础。
虽然傅雷早已逝去,但他的教子之道永远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篇九: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冯薏洮
父爱是无声的,黑暗时,是灯塔;前进时,是踏脚的石;迷茫时,是认清自我的镜子。《傅雷家书》中一封封书信,是父亲教子的呕心沥血,是父爱的流露与传达。
寒假时读了《傅雷家书》,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思考,对父爱有更多的见解。
这本书中,傅雷告诉儿子很多做人的道理,父子之间的交往来信中,都透露着父子情深。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体现了父亲教导孩子控制情绪的重要;“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体现了父亲教导傅聪做人的道理,等等。
家书中藏着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对傅聪的父爱,也藏着父亲严厉的训斥:做事不能逃避,要吸取错误的教训,引以为戒,不怕打击;当自己情感陷入迷茫时,愈要学会控制,他善于说教,对于傅聪艺术上要求一丝不苟,严肃底下出才子。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父母双双自缢,傅聪也只好流亡海外,最后一封书信也停留在了1966年9月2日。
最后一封书信中去仍不忘让傅聪在艺术上苦心造诣,自责自己对傅聪严厉,这是一颗多么虔诚的赤子之心!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涉猎广泛,对,音乐,绘画,文学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傅聪成长路上有着导师的作用;母亲则端庄贤淑,他在服从成长上有着鼓励作用。
他们与傅聪的来信,展现出爱的深沉,让身在海外求学的儿子感受家的温暖。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以不同的形式爱着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或许深沉,或许不善表达,但都藏在琐事之中;他们是平凡的,但绝对不是平庸的,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了我们关爱,给了我们光明!
爱,是人世的一切,这是宇宙的法则,母亲给了我们血肉,让我们成长,父亲给我们的骨骼,让我们站立!他们给了我们爱,给了我们一生的付出。
篇十: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李伟赫
翻开傅雷家书,仔细品读那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的父爱便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每每回忆起这些信件,便有一个伏案写作,悉心指导自己儿子的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他便是傅雷,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从书中来说,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便就是严厉教育方式,书中在傅雷的不断鞭策下与鼓励下,傅聪的琴技不断提升,最后,到达艺术的巅峰,这都离不开傅雷的每一次叮嘱。
傅聪在外留学并替国家参加比赛,每次比赛前夕,傅雷都会长篇大论的对儿子说教,都是一些关于练琴,做人上的大道理。但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丝挂念,与深沉的爱。而儿子对父亲因不能看到自己的表现缕缕忧伤。所以两人虽处在天涯海角但都对彼此爱的很深。
在艺术方面,傅雷虽然没有亲身尝试,但在其方面仍有很深的造诣,傅聪在波兰比赛时,不但有杰维埃茨基教授的指导,同时也有父亲对他孜孜不倦的教诲,对其弹琴的技巧反复强调,这里面的父亲对儿子的牵挂显而易见。而在儿子在大赛中取得成绩以后,又对他说,遇到吉盛的事情,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的危惧。这其中,既包含了父亲对对儿子的鼓励与肯定,又提醒傅聪不要骄傲,要保持谦虚,继续努力。
同时在做人方面,傅雷告诫聪要直面困难书中的一句话,对我颇有启示:“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再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人生路上,常常伴随着困难,汗水与心酸,正如傅雷所说栽过去再爬起来,而这也正是我们在人生路上所需要的那种精神,这不仅是傅雷对儿子的告诫,同时也是所有父母对天下儿女的忠告。同时傅雷还给傅聪立下三个要求,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傅雷要求傅聪“先做人,再做学问”。这便是傅聪后来的为人之道,做一个实在的中国人。从而可见,父子之间情深似海。
128封书信彰显真情,儿子漂泊在外,但父亲的教导与鼓励和守护,却让傅聪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篇十一: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吴昊宇
金庸先生曾评价傅雷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既是父子间的家书,那么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浓浓的父爱了,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都蕴含了他浓浓的父爱,以及他对儿子的教导,也凝聚了他对儿子的期望。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这些话语出自一项严厉的负累之口,他与孩子敞开心扉,用一封封书信跨越重洋畅谈,表达着对孩子的爱与思念。他对孩子殷殷的期盼,严格的教导,又或是温柔的叮嘱,又与天下哪个父亲不一样呢?
似乎父亲与我们永不合拍,它们就像一座大山,我们对其只能仰望,而我们更喜欢温柔如水的母亲,但也不要忘了我们这风挡雨的父亲。
傅雷一项十分严厉,总是以身试教,对儿子教导,他对儿子说,“要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要“以事实来证明你的心意,以行动来表明你的心迹”。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要求我们?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也许他们没有傅雷的文采,没有细腻生动的语言,但他们都是在为我们着想,关心、爱护着我们。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尽量给。”你对这句话是否感到熟悉?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说。我们可以在傅雷家书中的字里行间找到我们父母的影子,也能在这些文字中感受到父母当时的心情。那些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的教导,以及孩子获奖时的骄傲,由于我们的父母有何不同呢?
不知何时起,我们开始将父母的叮嘱视为唠叨,开始厌烦他们的劝告,但他们仍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我们,带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从不放弃。因为,他们是最爱我们的人。
篇十二: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向阳花
杜甫曾经说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封家书,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牵挂和教诲,展示了虽远隔万里,却亲密无间的父子之情,也展示了父亲对儿子细心的教诲。
每一封信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和思念,载着傅聪的列车开走了,傅雷站在月台上,用满是父爱的目光送走了儿子,每晚做梦,脑海中都一遍遍重温着傅聪的童年,一遍遍回忆着与傅聪相处的时光。付雷想给儿子写信,却又怕儿子麻烦,无时无刻不想着儿子,“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儿子无比的思念与牵挂,让人感动。
信中除了无处不有的对儿子的思念与牵挂,更多的是对儿子在艺术方面的指导与疑惑的解答。傅聪在波兰留学,在国际比赛的准备中,父亲写信的频率就越发的多了,仿佛参加比赛的不是儿子,而是自己,傅雷细心的听着儿子寄来的钢琴原声,纠正并指导他,让他改正错误,提升自己的琴艺,在老师与父亲的指导下,傅聪赢得了比赛,获得了国际大奖,父亲也对傅聪后来的演出提了许多的建议,甚至是演出频率的问题,父亲也作出了叮嘱,他怕儿子成为经纪人的工具,更怕儿子工作过于辛苦,多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
不仅是艺术方面的指导,傅雷在生活细节上,做人方面,以及恋爱等,也对傅聪多有教育。在生活上,傅雷对傅聪的行为多有观察,因为傅聪在海外生活,所以付雷交给他西洋礼仪,在生活中,傅聪也教给他如何勤俭持家,甚至是寄信,父亲也会教导儿子怎样省钱。在做人方面,父亲也给予儿子许多教会,他教导傅聪做一个赤子,心怀赤子之心,“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傅雷将立身之道教给了儿子。在恋爱方面,父亲也教导儿子,起初,他告诉付聪,要以事业为重,后来又教导他人生伴侣的重要性,建议儿子不要对终身伴侣要求太过苛刻,让他找到了合适的人;对待弥拉,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父亲苦心孤诣只为让儿子生活的幸福,少走弯路,他点燃自己,照亮儿子的前路。
傅聪用自己的经验为傅聪铺下前进的道路,用父爱,作为傅聪坚强的后盾,让一封封满载父爱与牵挂的信,陪伴傅聪。
篇十三: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石佳怡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确,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那么厚重。以思执笔,化情为纸,一封封家书,让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教诲,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父与子的距离。
傅雷家书收录了,从1954年到1966年期间,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往来书信。他教导傅聪如何做人,傅雷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举例教导傅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且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同时还将为儿子要谦虚,懂礼仪,倘若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获得大奖也不要骄傲,还教导如何做一名艺术家,傅雷告诉傅聪,要做一个德意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并鼓励他要多多阅读文学经典名著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让他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提高自身的修养,还教导他如何处理生活上的事,傅雷告诉儿子不要急躁,要有耐心,还教导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字里行间无不富含着一个父亲最真情最浓厚的爱,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殷切期盼和语重心长地教导。
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富。“人的一生总是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每每读到这句话总能有一新的感受,人一生一世难免会经历起起伏伏,唯有那些碌碌无为的人,生活才会平淡无味,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积极面对人生,也许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相信,跨过挫折,就能看见初升的太阳。
我们的父母虽不像傅雷,但他们一生都在辛辛苦苦的为我们付出,寸草难报春晖呀,你看,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早晨,每一桌丰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学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为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对我们的唠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把父母对你的种种唠叨当做爱的絮语,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无私奉献,不要荒芜了这份爱。
这呕心沥血的爱,我想不仅在教世人,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更在引导着我们对生活,对工作,该有怎样的态度和追求。他也成为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该如何走下去。
篇十四:傅雷家书读后感700字初二
马梓菡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亲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有人评价说,这是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没错,从傅雷的谆谆教导中我读出了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从傅雷身上,我看到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传统式父亲。他们不善言辞,教子严厉,但内心深深的期望把自己的毕生经验传给孩子,让孩子不再走自己走过的弯路。
读完《傅雷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长辈对小辈的方式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生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带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家书》用一封封饱含父爱的信,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对待爱恋,做人态度应温和有理。他用优美的文字告诉我,在人生的大海上,永远没有一帆风顺,得失与否都不大喜或大悲,应从容相待。
傅雷关心的不仅仅是儿子所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对儿子衣食住行的关心和儿子性格的培养。当傅聪音乐会而影响他的学习与休息时,父亲傅雷会让儿子注意身体,加强学习,少受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的影响;当傅聪因儿时的初恋感到困扰时,傅雷会给儿子寄一些精神食粮,让他在书中忘掉烦恼;当傅聪将录好的片子寄给父母时,傅雷会听一遍又一遍,记录下优点与缺点,寄信给儿子。傅雷给予儿子深沉的爱,把儿子当做朋友,一同讨论艺术上的问题,指导并端正孩子的品格,让儿子产生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观念,这正是最珍贵的宝藏。
虽然我对音乐不精通,对外语了解不深入,但阅读《傅雷家书》却丝毫没有让我觉得晦涩或枯燥。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位严厉的父亲笨拙地表达着自己对儿子的爱。
最新评论